今年底要投的研究計畫

老實說,我真的不曉得會什麼年底11月要投研究計畫,內部審查機制需要提前到4月1日交出草稿給外聘的專家給意見。再把時間回推不就是去年底投出研究計畫後,就要馬不停蹄地寫隔年的研究計畫,才有辦法趕上這個4月1日的內部審查?? 年復一年全部時間都投入都在寫研究計畫,等於很難有時間再去寫論文了 ~~似乎有點太逼人~~

雖說好的計畫,當然是要好好寫好好修改,而且香港的研究計畫幾乎都要求附上前驅研究結果,就等於是要先把研究做出來,把結果呈現出來,讓審查者定奪是不是可以補助繼續擴大規模,確保研究是有結果。理論很美好,結局卻很殘酷。言下之意就是天馬行空神來一筆的靈感研究,注定是被不看好。反倒是實務型研究,結果已經呼之欲出,也符合研究創新和具有社會價值,才有可能被補助。

漸漸地,我慢慢了解這個潛規則,也覺得過去8年來真是浪費時間去揣摩此經驗。直到今年初去聆聽到學校舉辦的整合型研究獲獎心得分享,獲獎人一一誠懇地分享出他們對於整合型大研究計畫和個人研究計畫之差別,我才有所體會。據他們分享:「整合型大研究計畫的主題是要用冒險且需要整合的方法解決很難解決的科學問題,但個人研究計畫只需要提出安全性的方法解決一個科學的問題」。

於是,今年底的個人研究計畫,我就決定把既有的研究在小小地跨出一步去驗證一個科學小問題就好了~比起前幾年提出運用動作分析、腦波圖、還是結構方程模型等的複雜研究方法,這次撰寫的研究計畫沒什麼太多跳躍式概念和做法,就是結合了幾個理論,用平鋪直敘的臨床隨機試驗,和最近新學會的混合線性模型(Linear Mixed-Effects Model)來分析資料,解決的問題也僅是我前一個臨床隨機試驗為基礎的延伸,想找到未來如何篩選接受家長教練的合適家長之預測因子,提供給臨床實務使用的一個指引。

另外,這個計畫與之前我撰寫採用夢幻的研究方法探究從未探討科學問題的計畫不同之處,就是我刻意引用了我和共同研究者過去發表文章當作研究計畫的參考文獻,我自己本身的研究就引用了6個參考文獻。還有,我也屏棄了以包羅萬象的「發展障礙」兒童為主的研究對象,改以單一特定特殊類別的兒童為主要研究對象,這樣可以至少避免審查者擔憂研究結果是否能概化到所有發展障礙兒童的疑慮。唉~~到現在才想通~~

[解鎖] 第一篇RCT論文和學習一個新的統計model

生涯第一篇臨床隨機試驗的論文,被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期刊接受刊登了~~全文下載可到此網站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ibVk3Ahvf0QKR [2024年3月底止]

另外,最近有後續分析資料的需要,所以自學了一個新的統計模式(Linear Mixed-Effect Regression Model),不難懂,但是需要點時間去消化概念,操作,和結果解釋,最後難懂的地方靠GPT3.5一一解答。

學會後就後悔當初這篇臨床隨機試驗的論文,為何在發表Study Protocol研究方法的論文時,我笨笨地選擇使用Repeated-Measure ANOVA…. 之後因為研究方法論文已經發表了,所以遵照學術常規原則,不能變動先前所規劃的研究分析方法,不然會被說是在選擇最好的結果發表,會有違背學術道德之虞慮。

生涯第70篇論文被接受刊登

實在是拖了好久好久~~來香港後受到基礎科學薰陶和著重於純科學問題(非應用科學)的學術文化,漸漸地也沒刻意在衝論文數目。反倒是開始省思自己的研究主題是否可以打入純科學,且探究治療機制背後的理論基礎。

嘗試數多純科學研究的研究計畫申請,但始終無法突破3.5分關卡,導致過去很多時間花費在研究計畫的撰寫,而把研究論文的發表放在其次。

幸好,已經唸了三年的博士生爭氣,他的第1和2篇論文(也是我第69和70篇的論文),在過去的兩個月內陸續被期刊接受刊登。替他倒吃甘蔗的表現感到高興,也為我過去三年所花費在指導和鼓勵的時間,終於感到有所回報~~

已經作出的改變,會再繼續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繼續做出對專業的貢獻~~

邁向自己生涯100篇論文的夢想前進~~

參加第八屆中國康復醫學教育學術大會之心得

迷迷糊糊在10月初被系主任邀請一同參加中國全國康復治療相關專業學生技能大賽的評委(謎之聲是其實第一推薦的人選四兩撥千斤轉移到普通話說的比較好的我身上)。

這評委的賽前準備工作還真不容易,要設計兩個個案病例,用150字文字描述個案簡單背景,之後要用PEO模式設計內容給標準化病人和家屬,來應付學生爾後的問答內容。學生比賽過程包含面試、評估、治療和再評,會給20分鐘內展示如何透過面談和評估取得所需訊息,做出個案的理解並馬上提供治療的展示和再評估的後續總結。因此病例不能亂寫,需要能讓學生面談獲得資訊,又需要使用標準化評估獲得功能表現,再包含幾個可能的治療方向~~光是這個撰寫就花了我幾日時光。

就在前天出發到廣州,第一天晚上看看考場(廣州珠江醫院的技能中心),內有設計很多電子化設備和模擬教學儀器,還有一堆小房間主要是給醫學生用來進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我也有機會跟標準化病人溝通明天的內容。

第二天行程緊湊,來自中國全國各地的學生都來參賽,聽說是全中國康復醫學界最重要的教育學會。職能治療組有13隊參賽,每一隊約花費30分鐘,全比完也耗費了我一整天精神,主要看學生展示後,還有8分鐘的評委提問,所以需要聚精會神的理解學生的表現和背後代表的臨床推理,才有辦法給分和提問。

參加後感想:整個學會流程用意良好,參賽人數眾多,不僅有職能治療組,還有物理治療組、運動治療組、康復治療組、和聽力暨語言治療組等五組。每組參賽學生一共三人外加帶隊老師一名,參賽過程中還有直播即時放映給全中國有興趣的人觀看。我到下午3點直播拍攝人員輪到我這考站的時候,我才知道直播累積觀看人數已經到達18萬人次!! 果真是中國最大的康復醫學教育學會~~

有此榮幸參與評委工作,認識不少在中國活躍的康復醫學界醫師和相關領域的治療老師,加了一堆微信,也對中國康復醫學界和各個相關復健治療專科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錯的體驗

遊戲優化和指導影片

用GPT和免費影片製作網頁,用2小時做了一個指導影片,本想讓學生自己摸索,想想不太對,香港學生難搞,怕被投訴,還是弄了一個指導影片,避免爭議。至於要不要做遊戲攻略,等給上一屆學生測試完後,時間到了再說吧~~

一睹為快~~

解鎖人生另外一項技能【製作電腦遊戲】

不炫耀,長話短說。

2023年初拿了一個教學發展計畫(12萬港幣,約台幣48萬),要用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來教學生職能治療專業素養(professionalism)。這個點子是我幾年前就浮現在腦中,但一直沒有適合的項目可以申請來試試看。之前有一個新冠肺炎期間促進教學的系內補助,感覺沒什麼核心和制度,所以調查了一些論文後就沒去申請,錢就這樣被技術團隊拿去錄錄影花完了(也沒看到成品)!?

好加在去年學校提出了類似的教學發展計畫項目,核心主題是鼓勵老師們在新冠肺炎期間運用創新的方法進行具有品質的線上教學,我就寫了這個教學發展計畫試試看,最後沒什麼修改就順利到手(因為之前申請過類似計畫已經駕輕就熟)。

計畫從年初就開始,但是一直在思考電腦角色扮演遊戲的劇本是什麼?? 只是單純把上課內容換成電腦遊戲呈現出來,那樣一樣很無聊。所以,劇本必須是要讓學生有主動興趣去玩,而且從中獲得失敗和再挑戰的樂趣,加以輔助提供職能治療專業素養的知識,真是一大難題,讓我思考了半年之久,都未動筆。

7月初,不能再拖,劇本未出來,遊戲根本做不下去,於是閉關三日,就如作家九把刀上身一樣把這個遊戲大到主體,小到什麼角色該講什麼,都寫好了!!共分成三章,腳本約15頁,各有不同主題,過程中學生需要與電腦玩家對話,獲取資訊,完成與職業治療精神相關的任務,比如「關心Caring」的道具,那就是要對電腦玩家秀出關心才有辦法獲得這個道具,爾後下個章節再用這個道具去擊倒一個職能治療常見的疾病(中風/自閉症/思覺失調症)。現在回想起來,那三日腳本的撰寫,真的是思泉湧現~~簡直可以去當漫畫家了!?

8月放出招收兼職計畫助理的職缺,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一位申請,但沒來面試。9月不能再拖了,也不知道設計這種角色扮演電腦遊戲的耗費時間會是多少,就於上週一時衝動上網買了RPG Maker MZ的程式設計軟體(1000港幣),自己先研究研究。結果…..創作魂上身,邊看裡面提供的19章教學,看完就開始動手依照腳本依樣畫葫蘆設計了起來

本來想先自己動手畫地圖,但發現遊戲內提供的30種地圖樣本,都可以找到完全符合我的腳本需要,再加上軟體附設的教學很清楚,還有之前有學程式的底子,面對只是邏輯上的視窗調整編碼順序邏輯的做法,我只需要多花時間慢慢嘗試,都可以試出來我想要的效果!!遇到一些難題也都思索一天後就找到解答,比如特定道具要怎麼只對特定怪物有傷害,還有道具用完後如果輸了,在沒有存檔的情況下,玩家撤退後再打就沒有道具了,這種情況該不會就永遠不能破關~~要怎麼用程式補救等等等。

試過不少不同程式碼的解法,最後都找到解決之道~~連續花了6天時間,就把遊戲的一二章節都設計完,而且測試到沒有bug的發生,我目前覺得最值得的小貼心設計就是:「遊戲一開始可以讓學生自訂名字,選擇性別,然後電腦的人物就自動轉換成相對應的性別角色」。接下來剩下第三章節估計也只需要花兩天時間就可以搞定。粗估整個遊戲製作需二週時間,自己動手做角色扮演的遊戲就可以完成,讓學生去測試。我還省下了10萬元的助理費!!可以挪來做一些前驅研究了,哈哈~~

下面截圖一些遊戲畫面(麻煩別劇透)給大家先睹為快,不久的將來這遊戲希望能受到學生的喜愛。

母親節快樂~~

2023年上半年很忙~~忙到最近終於結束了~~剛好來到母親節前夕,也那麼恰恰好夢到你~~

我知道您都在上面關心著我們~~~最近也要開始衝研究著作了~~有時間才有辦法積很久的文章寫出來投出去。

2023年唯一有時間的時候,拿去寫一個健康相關的研究計畫經費申請,幸好有通過系上的內部審查,不然時間浪費了還投不出去就真是更慘~~

要保佑我們唷~~

2022年底第一次公事出差

2022年10月中接下學系上的一個重要行政職,第一個迫切的任務就是安排到國外大學去進行碩士課程宣傳活動。

第一次聽到這個任務,自覺在短時間內若是沒有事先規劃是不太可能成功,困難之處大致有三個:需要親自到國外大學宣傳碩士課程(但其大學可能也有自己的碩士課程)、以及新冠疫情影響到出入境條件。也問了一個曾經有經驗的同事,他說:「至少都要半年前開始接觸規劃…」。聽完後心都涼了。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首先,先聯絡了一位在同博士指導教授畢業的新加坡朋友,因為她的介紹敲定了第一個學校。後來,我又想到之前念博士的時候有兩個來自馬來西亞的博士班同學,大家各自畢業後10年都鮮少聯絡,硬著頭皮聯絡下去,居然很幸運地分別任職於兩個不同大學的同學和朋友,都在詢問上級的意見後獲得允可,讓我在短短的一個月內敲定了三個不同大學分散在兩個國家,其中有兩家世界排名分別介於129和650名間,算是具有不錯的學生素質和教職員的研究功力。

行程安排為6天5夜,頭尾兩天都是坐飛機日。先是抵達新加坡,由於當地大學聯絡人有將課程推廣的資訊發佈到臨床工作者,因此今年從學系碩士畢業的一位同學知道我要前來,熱心地與我聯絡,招待了我第一天和第二天晚上的晚餐和宵夜行程,同時也讓我見識到了距離我10年前閃新加坡後,這期間這國家的環境改變。真的很令人吃驚!

接著,第二天就是正式的參訪和推廣行程,見到對方主要的課程負責人們,也看到了久仰已久的新加坡職能治療之父本人,照片還在對方手機內,在我撰寫此文的時候還沒辦法與大家分享我當時的喜悅。殘念。但是我這邊有一張令人吃驚的照片,就是我發現新加坡的傳統就是有這種Seminar(演講)的舉辦,學系就要準備豐富的自助餐讓與會的所有人享用,主要因素是吸引聽眾,所以我看到後也就放心了,還以為我小小的課程推廣演說讓他們因此破費了,內心罪惡感減少不少。此時,小記就是真的很感謝過去學生和新加坡科技大學的職能和物理治療系的負責人們認情款待和安排!!

第三天是移動日,從新加坡移動到吉隆坡(馬來西亞)!是我第一次去這個國家,有點小緊張,順利抵達後去看了地標:雙子星塔!

第四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吉隆玻分校,與職能治療學系的老師們交流,同樣順便對他們的學生進行碩士課程推廣。令我意外的是他們的副院長來了….而我昨晚忘了放屬於男性的系上紀念品,最後還是拿了女性紀念品送他真的很尷尬(我這次帶了半個行李箱的紀念品,多到已經錯亂,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不敢一次拿太多東西前往,這樣走錯路就很浪費體力)。另外一個意外是交流的時候,遇到了一位2010年參加世界職能治療研討會有一面之緣的朋友,原來她現在回馬來西亞任教。果然,人在江湖跑跳,世界很小,參訪都會不小心遇到~~呵呵

這個行程也需要一個小記,就是很感謝博士班同學Masne的中間聯繫,和後續接待人FWE的安排,將原本不可能的安排最後成功變成了可能!!就是將課程推廣縮小到只對職能治療學生和辦在中午利用午餐時間。學生們也很熱情地前來參與,特別是他們下午都還有課!!真是大大的感動和感謝~~跟新加坡辦演講的傳統,就是都要替聽眾準備好餐點,所以每位學生也都領了一袋午餐(餐盒水果點心和水,很豐盛)。

第五天,我5點很早起床,因為要去的另外一家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距離吉隆坡有50公里遠。而第一場與其院長的會議規劃在8:30分。還好,我7:30就到了!沒遲到~~這個學校是馬來西亞職能和物理治療歷史最悠久的學校,我有兩位博士班同學都是在這學校工作,而幫忙我這次安排最多的是我在FB上認識的Zamir,很巧的是他在澳洲念博士的學校剛好也是我唸碩士的學校,真的很有緣份的感覺。這位朋友花了一整天帶我見院長、兩系主任、兩系近半的老師們、教學環境、治療診所,最後就是職能和物理治療的學生們。

更加感謝的是他那一整天都在生病,咳了很久,常常咳到都比我用麥克風講話還要大聲,我真是罪惡感深重。想要請他吃個午餐,結果用餐人數太多,等了30分鐘都還沒上餐,只好倉促地打包趕去與學生會面。所有清晰的照片都在他的手機內,而我因為不好意思再麻煩人家所以就沒有用我手機拍照。在這邊就分享一張演講後與學生的合照。

還有跟久久沒見的博士班同學合照~~希望未來有機會繼續在研究和教學路上繼續合作。

因公出差後的小小心得,很累,但是行程充實。這個行程能成行,也是要很感謝一路協助幫忙的朋友,能成功也代表了學術這條路上曾經有再一起過,都會是雙方的好朋友,因為畢竟來念博士的人真的是越來越少了。我看到老友們的內心激動,也是不能言喻。心中也是感慨,來匆匆去也匆匆,都沒辦法好好地敘舊一番,只能靠回憶緬懷。

感謝也感恩,但期望這種行程以後越少越好~~拜託了!!

2022內部審查者給我研究計畫很好的評語

今年暑假寫的研究計畫,前兩週丟給學系進行內部審查。昨天收到其中一位審查者的意見。出乎意料的意見不多,也很正面。這位學者擔任我們系上的內部審查者已有多年,本身曾是Journal of Pain的主編,和很多美國NIH研究計畫的審查者。過去我在研究計畫申請的時候,也曾經拿2-3個計畫給他看過,評語都很多也不是很好的感覺,雖然最後都讓我成功送外審,但是計畫審查結果都是並未成功。

老實說,這次速寫(一週寫一週改)的研究計畫,也是抱著交交差(功課)和不試白不試的心態去寫的。為何呢?因為學校發現學系申請率不高(去年僅58%的同事申請計畫),所以今年改鼓勵大家多多申請…. 然而寫一份研究計畫談何容易,寫得不好會被內部審查者嚴厲指教和要求修改,最後若是分數不高,也是徒勞無功無法送出。反正我本身就是抱著寫至少有人會給意見的心態,不讓我送出,至少我盡力交功課。。。一年每人僅一次機會,就試試看唄~~

雖說是內部審查,但審查者需要填一個審查表給並給予評分。下面附上這次難得的好評語(雖然審查者對我寫的東西不了解,但是他覺得我寫得很好。但我在初稿的時候,也給他嚴厲指教過~~),還在等另外一個審查者的評語。不管怎樣,有這位老朋友的支持和鼓勵,我覺得這次寫的計畫已經有成就感!能不能丟出去就聽天由命

這個2022暑假很充實

2022年的暑假很充實,但也還是嘗試了一次香港台灣的雙隔離,好加在就是時間比之前的14天縮短成7天,衝一波回台灣好好充電一下。

除了精神上的充實,還有工作上的充實。

大概在上個月回台灣前就已經有個教學發展計畫的構想,大概用了二週時間寫了一個提案,是上一個提升學生學習職能治療專家素養的延伸,但這次採取的會是不同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個人覺得也很有趣,就是利用電腦角色扮演遊戲來讓學生體驗什麼是職能治療專家素養,剛剛已經把發展計畫丟出去給系上審查,希望會有好消息。【沒好消息也沒關係,通常這種教學發展計畫執行起來都很辛苦,時間很多又很緊湊,一旦錯過了就只能等下一學年。】

另外,在台灣隔離期間看了一堆有關發展協調障礙孩童的論文,補充我指導博士班學生要做主題的相關知識,然後在他要做的研究中找到一些可以再繼續研究的主題。趁著回香港又再被隔離的七天內,把主題確定,也寫了個400字的摘要準備去邀請合作者。想不到系上在研究計畫投稿的內部審查機制要求申請人要在這週三前盡量把研究計畫交給內部審查者給意見。在時間只有10天的壓力下,靠著多年來培養出寫研究計畫的訓練和功力,硬是在七天內就把七頁初稿(外加兩頁圖表)給趕出來,太佩服我自己的執行力,也感謝過去這幾天沒有繁重的行政和教學,才可以有寶貴的一週時間讓我一天衝一頁計畫內容。

這次的寫研究計畫的擬定策略就是不攻擊任何過去假說和研究,有什麼研究缺點都是引用「別人」所說,然後要感謝博士班學生有一些更近一步的資料可以當作前驅研究,最後要結尾的時候,我「再」攻擊這個前驅研究的不足(並非過去研究者的假說或研究結果),才會有現在這個主題。哈哈,希望這樣寫,不會得罪各方大佬們~~~【這研究計畫是一年一次,類似台灣科技部計畫,但是系上約20-30%成功率一直都不高,我自己是一次都沒成功過,然而,有投有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和期待。】

幫香港一份報紙寫的專欄,也終於通過系上大老的標準,得以交付報社刊登。

新學年又要開始了~~加油~~

圖文不符的墾丁南灣沙灘~~